最新动态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最新动态

为什么那么多猪场复产生物安全做得那么细,还是再次中招了? 原来是忽视了这个原因!

添加时间:2019/10/23 14:54:42

不管养殖规模大小,一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,命运都是一样—清场。大量的猪场清场,导致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数量急剧下降。

 生猪严重供应不足导致猪价持续上涨,近期的猪价如同坐上了火箭一样,几乎天天都是全国普遍性的超大范围的大幅度上涨,一路飘红!目前香港瘦肉价格每斤超过120港元,比以前翻了3倍。

也是由于生猪供应严重不足,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来了大的转弯,从以往的整顿、拆迁到如今的大力扶持,甚至一些地方把生猪最低出栏量作为政府一把手考核的硬指标。

恢复产能是我国生猪行业迫在眉睫的重要事情。加上高猪价带来的高利润及政府部门的丰厚扶持政策,不少猪场已经在试水复养。7月3日官方报道江苏连云港连成牧业有限公司复养育肥猪成功上市,更是给复养注入一剂强心剂,让大家看到了希望。

然而,复养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。一将成名万骨枯。成功的是极少数,有多少猪场在进行复养的道路上再次中招。这些猪场再次中招绝不是简单因为消洗不过关,大部分猪场也是严格执行了洗消,检测,甚至进行哨兵猪也成功了。

纵观发生非瘟的猪场,我们会发现都是从母猪先发生。大部分猪场猪只的发病先后顺序特点是:母猪→肥猪→保育后期猪→保育前期猪→产房仔猪。发病先后非常有规律,按理说母猪的个体比较大,年龄和生理都应该很成熟了,应该是抵抗力最强的群体,可是非洲猪瘟恰恰从大家认为“抵抗力最强”的母猪入手,这个事实值得我们反思,原因是什么呢?恰恰是应为母猪及育肥猪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发育比较完善,其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各项功能都相对比较亢奋。而这一切,恰恰给了非瘟病毒可乘之机。

德国因塞尔里姆斯弗里德里希-洛弗勒研究所的针对猪ASFV(非洲猪瘟)带毒状态进行了研究,报告称,在理想实验条件下使用I型的中等毒力的ASFV分离株(荷兰86株)作为模型病毒,用实验感染猪和阴性哨兵猪混养,实验在165天结束。结果显示:阴性哨兵猪与实验感染猪在感染后99天混栏没有感染及分离到病毒。这一结果也与之前的几项研究结果一致。当然,这样的结果与实验猪理想健康状况及实验条件理想化直接相关。因为在理想的健康状况和饲养条件下,猪群的黏膜屏障是完整的,其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不会轻易受到侵害。

以上实验也说明,完整的皮肤黏膜组织是猪群抵抗非瘟的坚实屏障。而生产中,受限于硬件及管理因素限制,各种生物毒素蓄积(含自由集团、霉菌毒素、体内各种细菌病毒代谢产物)破坏力极强,损伤平滑肌黏膜,造成胃肠道等充血出血,溃疡,形成炎症灶。

当炎症灶形成后导致感染风险大增,炎症及其修复过程中大量单核巨噬细胞(ASF病毒靶细胞)向损伤区汇集,病毒与其接触后通过其囊膜上的触手黏附单核巨噬细胞发生感染。

复养过程更是如此,许多老板眼里只盯着病毒,只顾生物安全,不顾猪群的健康状况及生物毒素蓄积情况,最后不幸再次中招,是非常可惜的。

以往,酶解母猪体内蓄积生物毒素是为了提升猪群健康度,更好的释放母猪的生产性能,而如今,酶解猪群体内毒素保护黏膜更是意义非凡。日粮中系统添加解毒包及时酶解生物毒素,对于防非及释放母猪产能,都有确实效果。